|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。
还记得刚到加拿大的头几年,对于一个新国家的新奇还没有完全褪尽,对身边任何的人和事都充满了疑问,都喜欢发表看法和意见,那时候最爱挂在嘴边的就是:我永远是不会嫁给外国人的,黄头发,蓝眼睛,更不要说胸口的毛,夜里如果做个梦醒来,突然看到身边这个洋鬼子,恐怕也要吓一跳。再加上纵观周围的朋友,嫁给外国人的不少,幸运儿也应该不乏其人,可是跃入我眼帘的不是男的比女的年纪大许多,就是男人没有什么体面的好工作,再不就是长相一点不英俊,或者来自一个极其麻烦的家庭。当然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外国人,但是他们恐怕早就被本族裔的用一枚婚戒套牢,很少有轮到中国美女嫁给他们的可能。所以我们常笑说那些嫁与西人的中国女子,说她们嫁了个外国大LOOSER。外国同事对我的看法颇不以为然:成就婚姻的是文化,毁了婚姻的同样是文化,异族通婚的艰难是由于文化的不同,而并非肤色的不同。如今我回过头来想想她的话,发现文化差异不全是来自异族的,同族之间也可以因为地域的差别造成不小的冲突。
$ R9 s d) m! t, U& @ 我的模仿力比较强,又因为当年在ESL的时候被同学狠狠地嘲笑了我的口音,所以后来我拿出了含石头治口吃的决心和勇气来纠正我的发音,终于练到了说三五句,如果不看我本人,听不出我不是* @- k% l: G0 z& R% V& Q
本地人的水平,以至于好几位嫁给外国人的女友,当她们的丈夫终于见到我的丈夫,才发现我嫁的原来是中国人。* z) N$ K% y' _7 u+ Y' C3 [* W- }
在国外闯荡了也不少年了,对于多元文化中原住国文化的保存,各自族裔文化的如何传承渐渐有了了解和认识,如今因为住在中国人多的大都市,而非当年的加拿大小城,我的思考更多了一些,然而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认识的浅薄,我还是会时常感觉到因无法深入了解而带来的痛苦,直到我后来修了几门关于文化,关于教育的课程,才发现原来我以为很私人的文化问题,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大的比重。
/ _. Z; q* E- P" l# }- b在儿童教育这一本书中,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:对于文化的传承和认知,其实是对自身认知的开始,一个人,只有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生长的土壤和背景,并能够认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,为自己的文化自豪,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机会,一个完全塑造自尊和自信的机会,而这也是我们日后能够得以成功的基石。
3 }; X0 A p: }5 T+ \3 W 老师在课上,也一再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,尤其对于一个移民来说,怎样从内部的原住国文化,顺利地向外部的移民国家文化过渡,更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,这条纽带在儿童期,青春期尤为重要,对孩子今后的发展,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。, w% p& h: ?2 a! {6 [
老师的这些话让我反思,更让我看到了当初因为无知而发出的妄言,并有机会再一次探索我为什么不嫁外国人的真正原因,同时和我现有的婚姻进行利弊比较。
) C5 d5 `+ y/ I6 g) U8 u* ^5 W 也许本质里我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,再加上喜欢独处,生活方式传统,所以对于西方婚姻里的HONEY,DARNING,早接吻,晚接吻,临别再来一个吻的生活方式,实在不是很欣赏和接受,我更在乎他含蓄的表达方式,实际地为我们的家庭幸福做点什么,至于那情人节的玫瑰,生日的烛光晚餐,还有结婚纪念日的首饰,更不是我所向往的,因为我一向不喜欢在特定的日子里做特定的事,而且我更愿意把浪漫变作实际的花费,为我们实际的生活添砖加瓦。: V+ Y3 b! k+ K' F6 M9 I
当然还有文化。无论我英语怎么好,我永远没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详尽的异国文化底蕴,在对方的表达中,我将永远欠缺一个真正理解的眼神,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。
/ j: F' g! ^- j' d6 g) W 当我在餐桌上和老公就南北菜系的细微差别进行讨论的时候,当我们对一个时代的声音同时进行怀念的时候,当我们只要对方吐出一个字,就能深透它背后的5000年历史的时候,更当我们在冬日的早晨,因对方的一句"罗衾不耐五更寒"而发出会意的一个微笑的时候,等等等等,我都要深深地庆幸,我是多么幸运地嫁给了一个同自己有一样文化的人。
5 D1 K5 F. [0 Y" D3 n9 V' x6 i 读史使人智慧,学工让人灵敏,然而无论学习什么,如果没有一个自己能够完全熟悉和掌握的文化根基,我们的学习都会因为遇到瓶颈而受到制约,在这种时候,只有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,而我们的配偶,往往是身边最顺手的百科词典。所以如果让我再度选择,我依旧会嫁一个中国人。
$ K9 }' {1 ?( g7 |$ l3 S
. u' O4 v. q; t2 `8 \8 \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