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。
第一次独立睡小床
# c4 F. v1 Q+ l: k6 K, K 误区1:哭得好可怜,等大些再分床睡吧! , D- ~' U. }% |/ y+ }7 A
陪睡到1岁就难改了
- U/ C: r0 d- {6 f 在宝宝刚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时候,父母都会尝试着让孩子第一次独立睡小床。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闹,看起来似乎很可怜,往往会很“心软”地把孩子搂到身边睡了。几次尝试不成功后,有些家长就会产生侥幸的心理,现在宝宝还太小,等孩子大些的时候再让他自己睡吧。
# C0 [9 ~( F% G2 p& S 你应该这样做→ 让宝宝从小学会独立生活
/ X8 q& y6 o" A/ ^( z$ c$ I 孩子在几周大到三个月龄前,此阶段就可以让他一个人睡。在西方,父母此时通常让孩子独居一室,让他从小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。中国家庭如果受居住条件限制,需要与孩子同住一居室,最好是让他独自睡一张小床,而不是与大人一起睡。孩子独自睡要从小开始,而不是到孩子长大后再分床,当孩子与大人同睡已习以为常时,对分开睡就会难以适应。 , e" v4 t# w! s z& o
如果孩子已经较大了,此时分床,或让他独居一室,首先要告诉他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觉,或有自己的房间睡觉;刚开始阶段,要帮助他适应,睡前陪他讲个故事,然后道晚安;如果孩子提出一起睡的要求,您的态度需要坚决,孩子哭闹一下没关系,一般不用多久就会适应。如果孩子小,不妨在他的床上或床头放他喜欢的玩具,他清醒的时候,会自己玩,而不是马上哭着找大人。7 f: n8 I4 G9 }& z" U1 z9 J& _
第一次捡地上垃圾 ' U9 A2 M( i+ ?/ D2 w
误区2:太不卫生了,得赶紧制止!
8 W. a; H7 f# l$ K" i$ k8 o# q 对小事物有兴趣啦 , c. c: D" F6 c8 K
宝宝第一次捡垃圾往往发生在7-9个月龄,这是因为他到了细节的敏感期,他喜欢观察细小的事物,大人不注意的小东西,他却看到眼里。% f( F3 a4 r4 X
家长看到宝宝捡地上的垃圾,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卫生,不能让孩子养成这个“坏习惯”,对孩子往往制止,甚至训斥,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对细节事物的观察与探索能力。
( l# ~" l2 `. k4 p8 g. O
! l3 w* {1 `0 h% p4 {' U( @ 你应该这样做→ 换种卫生的小东西让孩子探索
+ V7 f8 _4 i! w0 `5 T 家长的认知与孩子的动机错位了,两个人关注的是不同的方面,对孩子来讲,他不知道什么是垃圾,只是对小事物好奇,想去观察、去探索,到底它是什么样的属性,这对孩子来讲,是一种学习的过程,并不是“犯事”的过程。9 x6 {6 o+ S4 _3 K. Z
如果家长认识到这点,就会理解孩子的动机。您可以把垃圾拿掉,给孩子换种东西让孩子去捡,如撕碎的小纸片或其他小东西,只要是卫生的,让他去探索好了。同时,这个阶段孩子对事物的属性差别特别敏感,所以当您看到孩子开始捡垃圾、关注小事物了,您应当意识到孩子细节学习的敏感期到了,要给他提供事物属性差别的学习机会,如不同的色彩、形状、材质、冷热、光滑粗糙、轻重等物理的差别,这个阶段,世界在孩子眼里开始细化,是他真正理性认知世界的阶段。
0 x: }! p3 \2 }" F' ` 第一次拿勺子吃饭
/ x+ ^( x* m' U8 k3 |* t# J 误区3:吃得脏兮兮,干脆自己来喂! ( o# ]! S( b V; ^' C3 r7 m7 ]
耐心等待孩子长大
0 ^ P* H5 ~0 F9 u' [( L 目前许多孩子到了两三岁,还不会用筷子,甚至还要家长喂饭,通常情况是孩子第一次刚学吃饭时,吃得哪里都是,有时不愿吃饭,而是喜欢玩饭,有时不喜欢勺子,直接用手抓,这种“不良吃相”,让妈妈或奶奶想直接喂算了,干净利落。这样下来,孩子就习惯于被人喂饭了,孩子能跑了,还要追着喂饭。& }& t& Z. U. q
你应该这样做→ 再怎么“脏乱”就当孩子在玩
+ f4 Z. F. X9 U 实际上,孩子有自己吃饭的动力与意愿,让他坐在宝宝椅上,与大人共桌吃饭时,他就在观察与模仿大人吃饭。只不过此时他的手指小肌肉还不够发达,手指抓握力量与协调力不够,手眼协调能力还不够精准,所以他还不能完成“成人标准”的吃饭动作,这容易让大人心急。大人总是催促着孩子成长,而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。
3 A7 G# o, q: q; V5 i- e4 j 家长需要做的是:一是有耐心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,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,开始阶段再怎么“脏乱”,都要无动于衷,不要促催孩子,就当他玩;当他有一些进步时,要给他鼓励。二是通过一些精细动作的玩具,尤其锻炼三指运动的玩具,多锻炼宝宝的手指运动与手眼协调能力,因为这是拿筷子与勺子的基础运动训练。
4 `4 k" x* |4 C( S- o# q+ X" u 第一次提无理要求 2 H# T2 M; o. S0 G
误区4:哭闹没面子,只好满足他!
. X0 g' q4 b" b" u5 s- {4 f 第一次就坚决制止
+ x: \$ W& O% J! e! s 宝宝一两岁后,会逐渐有自己的小主见,在逛超市时就会小手乱指,啥都想要。 1 B7 e8 i* h0 ?8 \- t9 i2 ^
! o* q% N [$ o+ a f% T1 _. }6 }/ l
一旦看上了自己兴趣的东西,更是非要不可,不给就撒开了哭。家长一般不忍心看宝宝哭闹,坚持不了一会,就会妥协让步。
& C T- P# e/ |- v. A 当同样的情形再发生时,家长往往会意识到上次做法不对,这次要坚持原则了,可是当孩子哭闹得比上一次更厉害后,家长又常常因为心软再一次妥协了。
6 K& v( y. L6 k: [ 你应该这样做→ 全家行动一致冷处理& w* W' M: G3 p& G; w6 o
经历了这样一次又一次从被拒绝到最终得到满足的过程,家长就会在无形中助长和负面强化了孩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行为,最终造成了宝宝的任性性格,一没满足要求就哭闹。4 N/ @$ x+ U7 Y3 ^! ^
所以,家长在第一次时就要态度坚决地予以制止。采用冷处理的方式,不理睬他,而且全家行动一致。具体的做法是:由一个家长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严厉的批评,告诉孩子不同意他的不合理要求,其他的家长则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,引导孩子去关注另一件他感兴趣的事,让孩子逐渐淡忘前面不愉快的事。
c' |" d, V0 ` 家长冷淡的态度一定要持续一段时间,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做法会引起家长的不愉快,让他在心中产生小小的敬畏,以后就会减少不合理的要求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