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。
中医看来,肥胖也好,水肿也好,都是体内有湿气。夏天,有的人不爱出汗,体内湿气会更重。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,主要是祛湿,又能润肠通便、营养头发,润泽皮肤,消除色素斑,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。8 A; l0 C* l1 V' ?% t) }
湿气的表现: W h7 ]5 H+ U2 Z
1.清早洗漱时,看面色和舌苔( i! V/ p: _( s9 e1 y$ B5 f
湿气重症状:早晨眼皮肿,或有下眼袋;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;舌体胖大、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。在夏季,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,面色晦暗,发黄。
# Z! c. C _' l2 I- c2.吃饭时,看食欲, R) {1 F3 o+ _- Y* F4 `! W
湿气重症状:到该吃饭的时候,没有饥饿的感觉,而且什么也不想吃;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;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,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。0 i, ?8 z* ], ~* i2 [
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,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。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,有较强的饥饿感,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,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,也是脾湿的征候。
7 N& K' H; }0 T4 e# g) k3.工作时,看精神状态+ m$ i2 s8 j/ d( R! y5 q2 g8 l0 I
湿气重症状:有胸闷的感觉,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;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;身体特别疲乏,懒得活动;活动时关节发紧,好象不灵活;有头昏沉、头脑不清爽的感觉;易困倦,有时记忆力减退。
* r: A. K' B7 J2 p去除湿气的小方法
9 z+ l' v* u* h) w, v5 p' n5 j4 b" B0 j, T- m
1、喝薏米红小豆粥(用豆浆机做):2 L! N z9 \: B; z3 K
薏米,在中药里称“薏苡仁”,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它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,久服轻身益气。
! H& L5 Q( `7 C$ a& @- a; d4 d赤小豆,是红色的,红色入心,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,古籍里记载它“久服令人瘦”,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。也有明显的利水、消肿、健脾胃之功效。
# w N, I0 m+ v+ I现代人精神压力大,心气虚;饮食不节,运动量少,脾虚湿盛。既要去湿,又要补心,还要健脾胃,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。将其熬成粥,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,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。
6 s+ Q6 v/ L e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,内湿外也湿,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、祛湿的作用。
/ \/ G9 X* y& x7 F1 }* O2、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:; t; f- U& r8 N
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;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、风扇,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,否则你的湿气太重,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。1 j( ]& x8 Q0 Z: I i$ Z
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,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。运动可以纾解压力、活络身体器官运作,加速湿气排出体外。
$ @9 _" a* w& b: ~/ b/ g现代人动脑多、体力消耗少,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,很少流汗,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。试试看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极等任何的运动,有助活化气血循环,增加水分代谢。
5 S5 \, v/ `" Y/ E% f6 O, D1 x6 w3、用艾草:药店有卖的,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。2 Z4 z& x8 K# r/ _+ z' k8 e% T
4、少盐,帮助肾排水;
3 A4 f( W& K' o; o+ G5、适当午睡;
& Y+ S" q4 b% M$ m7 R$ P% N' O6、戒烟戒酒;+ y: c& N8 n2 F+ V1 Z. b
7、早上吃上三片姜;
. f, @! R8 ^: l) L1 B' u+ H, l8、饮食清淡适量。
0 n: R1 y" c& m' r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,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、均衡饮食。
$ p6 p7 W8 Q& r9 h. z; e4 V酒、牛奶、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肠胃闷胀、发炎。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,加重发炎反应。2 B7 C! { z: g, B1 U, \
中医认为生冷食物、冰品或凉性蔬果,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,不易无限量食用。如生菜沙拉、西瓜、大白菜、苦瓜等,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、姜,降低蔬菜寒凉性质。) [4 T$ g) _; j' n
9、避开环境的湿
$ n+ o6 }1 g! T, N0 f& Q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。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,更应留心下列事项:* `' H; y2 t3 V( \* ^
不要直接睡地板。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,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。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。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。 |
|